蚊子肆虐,基孔肯雅热来袭。最近,人类和蚊子在“斗智斗勇”,各种驱蚊产品则在“神仙打架”。
南方+记者发现,除了以羟哌酯、避蚊胺、驱蚊酯等人工合成物质为主要成分的驱蚊产品外,还有一些以柠檬、薄荷、樟脑、柠檬桉、香茅、丁香甚至肉桂、天竺葵等中药材为主要成分的植物精油类驱蚊产品。因看到后者主要成分是植物,故许多消费者认为使用它们更安全。
市场上的驱蚊产品
那么,驱蚊液都有微毒吗?上面提到的新奇驱蚊成分是否安全有效?为孕妇、婴幼儿等特殊群体挑选驱蚊产品有没有什么讲究?
问题一:驱蚊液包装上标注的羟哌酯,埃卡瑞丁,Saltidin,Icaridin有什么区别?
朗盛赛拓业务部大中华区负责人罗轶林:Saltidin®是朗盛赛拓作为羟哌酯原研厂家的专属品牌。埃卡瑞丁(Icaridin ) 是Saltidin®的国际ISO通用名。派卡瑞丁(Picaridin)是Saltidin® 在美国EPA登记使用的名称,羟哌酯是Saltidin®在中国作为农药登记使用的名称,Saltidin®、羟哌酯、埃卡瑞丁(Icaridin)、派卡瑞丁(Picaridin)均指同一化学成分。以含有20% Saltidin®成分的产品为例,其防护时间可达7小时以上,在日间户外活动场景下,通常一次涂抹即可满足全天的防护需求。
问题二:“纯天然”驱蚊手环、驱蚊贴热销,“桉和印楝种子、鱼藤、烟叶”等植物提取物是否更“天然无害”?
罗轶林:天然成分驱蚊产品的安全性与有效性需客观审视。从实际情况来看,部分此类产品在这两方面存在一定局限:例如植物精油类产品,其成分构成相对复杂,目前针对其安全性的系统测试数据较为缺乏;在防护效果上,由于其主要通过气味实现驱蚊作用,导致防护持续时间较短;此外,这类产品中存在未完成农药登记的情况,合规性方面尚有提升空间。
问题三:驱蚊液都有微毒吗?
罗轶林:在中国,驱蚊液被归类为卫生杀虫剂,纳入农药管理范畴。依据相关法规要求,此类产品在生产及上市前,需取得农药登记证。该登记证包含 “毒性”分类信息,产品外包装需按规定标注其毒性等级(没有无毒选项),其中“微毒”为毒性等级中的最低类别。消费者不必过分紧张,如果购买的驱蚊液已在其产品标签中标明其农药登记证号,通常可认为该产品通过了相关的各项检测。
问题四:在选择防蚊液时有什么需要注意的?家里有孕妇、小孩、宠物分别需要注意什么?
罗轶林:首先,选择驱蚊产品要注意包装上是否有产品对应的农药登记证信息。有农药登记证可视为合法合规产品。其次,要留意产品驱蚊成分。目前,在国内登记的可在皮肤上使用的驱蚊剂成分主要有羟哌酯,避蚊胺和驱蚊酯。其中,羟哌酯在驱避效果、安全性及使用便捷性方面表现出较好的综合平衡。
南方+记者 黄晓韵
免息股票配资,京海策略,智信通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