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文转自:人民网-河北频道
学唱《诗经》、探寻府署古迹、重温红色记忆、深入企业车间调研……近日,共青团河间市委组织开展了“知家乡 爱家乡 建家乡”暑期返家乡大学生研学活动,128名河间籍高校学子通过为期7天的沉浸式体验,在古今交融中深度了解家乡的文化底蕴与发展脉动,以实践行动让返乡大学生在家乡的热土上受教育、长才干、作贡献。
返乡大学生分组参加“知家乡 爱家乡 建家乡”暑期研学活动。张忠杰摄
文化溯源之旅中,学子们走进瀛州书院、河间文庙和河间府署,在《诗经》发祥地亲身感受诗歌魅力,体会家乡作为文化古郡的深厚积淀。在非遗文化传习所,传统技艺的现场展示让青年们惊叹不已。探访河间第一个党支部旧址、聆听冀中革命烈士纪念馆的讲解,让青年们在英雄足迹中接受精神洗礼,坚定理想信念。
在冀中革命烈士纪念馆,学子们凝神倾听讲解员的深情讲述。张忠杰摄
活动的重头戏是产业深度研学,青年们化身“智囊团”,分组扎进家乡电线电缆、装备制造、再制造、工艺玻璃等产业一线进行实地参观调研。大家不仅观摩生产线、深度访谈高管、进行员工问卷调查,还开展了“直播电商模拟路演”“旧件拆解成本测算”等特色实践活动。为确保调研实效,活动配备了本地产业协会专家作为随行导师,并建立了“产业导师云智库”即时答疑。企业代表现场抛出需求,研学小组抽签认领任务,最终凝练成《河间市产业升级青年提案库》,为家乡发展贡献了可落地的“青年方案”。
在尚德玻璃博物馆,学生们认真了解工艺玻璃发展过程。张忠杰摄
“这次研学太不一样了!”一位参与活动的大学生感慨道,“不再是走马观花,而是真正走进家乡的‘心脏’。在文庙感受《诗经》的厚重,在车间看到产业升级的迫切需求,这种深度参与让我深度了解了家乡,也让我思考能为它做些什么。”另一位同学表示:“当我们在报告会上提出解决方案,看到企业负责人认真记录时,那种用所学知识服务家乡的成就感特别强烈。”
据了解,近年来,共青团河间市委持续深化“返家乡”社会实践品牌,累计组织1000余名大学生参与家乡社会实践活动,通过文化浸润与产业实践的双重淬炼,引导青年学子从家乡发展的“旁观者”转变为积极的“传播者”与“建设者”,努力在家乡的沃土上书写青春的答卷。(南楠)
免息股票配资,京海策略,智信通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